說一個好故事為什麼這麼重要? — Product roadmap 的靈魂

All about selling the destination.

CelineChou
11 min readJan 14, 2021
繼上一次在產品三眼怪上分享產品路線圖(Product Roadmap)的幾種拆分訪法後,我因緣際會又在今年動盪的疫情下又又又重新規劃了一次2021年的產品路線圖,此次的讀者除了上海區之外,擴展到了總部的高層決策者,也讓我瞭解到高層決策者更在意如何在產品路線圖中展示產品願景以及產品策略,而有一個好的故事,可以幫你撐起這一段架構(俗稱如何優雅地畫大餅)。

如果沒有讀過產品路線圖實戰分享,可以先看一下這篇 👇

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即使我自己寫了不少次產品路線圖,還是難免收到老闆的建議:”你的規劃看起來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架構和每一頁PPT之間的連結不夠強,不容易讓然感受到你要說什麼故事”。

後來和總部一位資深產品經理合作之後,逐漸了解到別人的思路是怎麼產生「連結性強」的產品路線圖;雖然這套方法可能更適用於大公司,但個人建議當小公司有個新領域或產品的時候也可以試試看(畢竟說服老闆才能拿到投資$$$)。

本篇文章將分享:

1. 一個好的故事為什麼重要?它可以做到什麼?
2. 撰寫產品路線圖中常見的2大誤區
3. 如何用故事串起產品路線圖?

1. 一個好的故事為什麼重要?它可以做到什麼?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在團隊中遇到老闆好像不甚滿意,常常不覺得產品做出來的東西很有價值;工程師覺得自己總是在做一些小東西,不理解大方向到底是什麼,每天跟無頭蒼蠅一樣一直開發新功能?

一個好的產品路線圖,理論上不應只包含「產出(Deliverable)」的部分,而應該包含了產品願景(Product Vision)、產品策略(Product Strategy),然後才是產品要做什麼的具體規劃。

一個好的故事可以將這三者緊密關聯既能讓老闆知道最終想要達到的目標,也能給工程師一個比較清楚的方向認知和每個階段的里程碑(最好先獲得老闆認可,符合公司戰略方向後再往下進行)如果中間沒有故事串連,很容易出現邏輯上的漏洞,三個東西不知道關聯性是什麼,那即使你有很多功能要做,也很難說服別人你可以帶領團隊走向勝利 💔

可能看到這裡還是沒什麼感覺,以下我們來舉幾個撰寫產品路線圖中常見的錯誤吧~

2. 撰寫產品路線圖中常見的2大誤區

這邊再提一下產品路線圖,畢竟他還是架構的核心所在,有了穩健的核心邏輯,後面才能比較簡單的用故事串起來。
雖然並非所有人都會犯這些錯誤,不過以下2點是我和身邊同事交流一圈後總結出來容易犯的錯誤,供大家參考:

a. 直接從PPT開始寫

⛔️曾經我也以為只要第一頁把框架寫出來,一樣可以在空白的PPT上揮灑想法 😂 殊不知寫著寫著就失去重點,甚至跑偏去思考如何美化,當你再回來修補大綱的時候,其實整個架構和故事都已經跑偏了。

✅其實PPT是最後一份去蕪存菁的文件,在你準備開工時,非常推薦從 Google Doc 開始,概念就像 Amazon出名的 6-pages product pitch一樣,如果滿篇的文字都能表達清楚,那麼做成PPT就不是問題了!

我自己看過很完整的文件,有這麼幾大塊:

i. 產品介紹(Introduction)
e.g. App作為公司逐漸重視的平台(App增長數字);同時,使用者在規劃行程的時候,一般做這麼幾件事情、目的 (1 )(2)(3)(簡單帶到使用者都怎麼使用你這個產品);從過往觀察到的數據增長(收藏夾使用量),我們認為收藏夾是一個很好的產品幫助使用者更好的規劃行程。

ii. 產品價值主張(Product Purpose / Value Proposition)
e.g. 收藏夾作為使用者規劃行程的重要助手,提供了價值(1 )(2)(3);
這三大價值,讓收藏夾提供了什麼樣的能力(1 )(2)(3);且用指標(1 )(2)(3)衡量。

iii. 使用者痛點和機會(Gaps and Opportunities)
e.g. 列出機會點(1 )(2)(3),並說明每個機會點中,使用者遇到什麼樣的大問題,以及我們的機會點怎麼解決使用者的痛點。

iv. 產品的使用者體驗原則(Principle of user experience)- optional
e.g. 選擇性選項,但個人認為在大型組織內,如果能把原則列出來,也很有助於向上管理,主管可以了解你的最終目標是不是和他心裡的一致。

有了以上大綱,後面才是撰寫什麼樣的時間我們希望賦予使用者什麼樣的能力(具體的產品路線圖)。可以注意到上面標粗體的(1)(2)(3)點,這三點都要注意能緊密對上,例如需要確認你的解決方法,能不能滿足使用者痛點。

b. 想把很多具體功能寫出來(Outcome V.S. Output)

⛔️很多人在撰寫產品路線圖細節時候,很容易把具體功能寫出來,這樣會導致讀者很難知道你的功能到底能不能達到你想要的目標。

錯誤示範(以收藏夾想要讓用戶探索更多旅館為例):
今年Q1要在收藏夾內做旅館推薦。

上述問題在於它的表達方式是一個功能的產出(Output),而沒有告訴你所以他能帶給使用者什麼價值(Outcome)。
如果只寫功能產出,就會帶出一連串的問題:所以你要推薦什麼?只要推薦就一定能探索嗎?使用者看到推薦後能做什麼?如果透過分享功能能不能達到目標?

✅撰寫的時候需注意應著重在「你的功能可以帶來什麼改變」而不是「你要做什麼功能」

正確示範:
今年Q1結束的時候,用戶能知道我們的App可以探索旅館,而非單純是個預定工具

如何避免跑偏呢?我們可以使用OKR方式,假如你制定的是一整年的目標,那麼每一個季度分別會達到什麼里程碑?

假設Q1結束後,我們要達到的目標是,使用者可以簡單在App上探索旅館,而不是只有在預定的時候才打開我們的App。
這個目標可以拆分成兩個解釋(次要目標),幫助大家理解你是透過哪兩個手段達成這個目標,例如:使用者可以在特定地方看到收藏夾的推薦 / 非收藏夾使用者可以透過既有使用者分享而開始使用收藏夾探索旅館。
Tips:拆分概念可以簡單解構為:目標使用者群體+讓他們能做到什麼事情

其實Outcome v.s. Output的文章網路上很多,看到一段話我覺得解釋得很好:

Managers don’t care how they achieve their business goals; they just want to achieve them. — Jeff Gothelf and Josh Seiden

以上先帶到一些撰寫產品故事的迷思,以下將說明在有了產品路線圖的架構之下,要如何使用故事將這些東西串連起來。

3. 一個好的故事該如何產生?

當我們有了完整的核心架構,產品價值&使用者痛點&產品機會點 這三個邏輯順好之後,就可以開始思考你的故事要怎麼說了(其實在寫以上三點的時候應該心裡就會有一個故事線了)。
其實說故事不外乎一個完整的「起承轉合」:從一個簡單的事情說起,承接你的產品目標,轉到現在遇到了什麼困難,合而為最終產品的機會點。

個人常用故事線大多是這樣的:

Fact:一個觀察到的現象,且通常已經暗示了一些問題
Goal/Vision:想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通常包含了公司整體目標)
Value:該產品有什麼能力/價值(1)(2)(3)可以幫助公司達成目標
Gap/Problem:願景很好,但問題是(1)(2)(3)
Opportunity:所以機會點是(1)(2)(3)

不難發現,後面三點其實都是之前已經提到的邏輯關聯,屬於產品核心邏輯的一部分。基於核心邏輯和公司目標串連,前面再加上一些觀察,進而串起你的故事線。

這樣的故事架構應用在小公司時,可以把Fact從一個簡單的市場觀察開始,帶到公司在這個市場上的目標,產品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提供了哪些價值給使用者。

以下我總結了一些小技巧分享給大家:

a. 好的故事永遠從最簡單的事情說起

當我們沈浸在自己的領域後,很多我們以為很基本的現象、數據,其實在其他人看來都是陌生的。

例如我一開始為了證明收藏夾很有價值,我找了一個數據:「很多被使用者看過很多次而且最後下訂單的旅館,只有很少數的旅館被放進了收藏夾」表示其實收藏夾在這個場景下可以被使用的更多。
結果讀者因為這個數據太繞了,根本沒心往下聽,都在想剛剛的數據,也不知道這一個數據能證明什麼,然後開始質疑這個數據怎麼算的,是否具備真實性等等。

後來我們改成了從現象出發:「大部分的使用者不會在打開App的第一刻就下單,而是需要花上幾天的時間規劃一個行程」表示收藏夾可以更好的幫助使用者找到酒店,規劃行程。讀者一看到你的第一頁是一個他很好理解,而且符合他心裡常識的東西,就會很有信心繼續往下聽,也可以在第一時間抓住讀者的認同感。

最後用了這張圖表達使用者很長很長的決策流程,順便伏筆了一下每個階段的問題

引用同事的一句話:”Treat leadership as your grandma!” 😂

b. 明確的故事線從標題寫起

有時候不連貫的原因來自於PPT上的標題每一頁都不一樣,讀者看到下一頁的時候,很容易一下子空白不知道自己在哪(就像你有時候從臥室走到客廳,環境一變就突然忘了自己原本要做什麼一樣XD)

所以在寫PPT的時候「先寫標題」,先把每一頁PPT的標題都寫上,一頁頁讀下來多順幾遍,把故事線定下來之後再把內容填進去。

既然前面都提到Fact, Vision, Value, Problem, Opportunity了,當然不是傻傻的把這幾個字填入標題囉,標題最好是一整句話,讀起來才通順,所以需要適當的把這幾個點連成句子。

練習一下,以收藏夾舉例:
(Fact) 使用者會花很多天決定預定什麼旅館
(Fact帶出伏筆) 使用者在這個決策流程中遇到的問題 123
(Vision) 我們認為收藏夾是幫助我們成為第一名旅遊App的重要角色,因為…(數據、研究等等)
(Value) 而收藏夾在這其中提供了123價值
(Problem) 然而,現實並非如此,帶出問題 123
(Opportunity) 所以,我們有123機會點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P.S. 在填寫內容的時候,難免有些補充資訊,例如很有價值的使用者研究,或是一些數據的補充,如果都放在故事線上則會導致故事支線太多,過度複雜,此時建議把這些資訊放在最後當作附錄補充說明,讓有興趣往下深挖的讀者看附錄,同時又可以保持故事的簡單和完整。

c. 形象化,並重複強調重要內容

我們一般在聽演講的時候,常常到最後會有一頁總結(take aways),幫助你把內容拎成幾大重點,也是希望聽眾在聽完落落長的演講時,能最後記住的幾點;其實寫故事線也是一樣的,除了每一頁之間這些問題、產品價值、機會點都是類似的東西,換成不同的角度描述而已。

這邊想講的是其實用詞非常重要!人是一個富有想像力的動物,你看到一個詞,自動就可以聯想出很多東西。
舉個例子,心理學教父 西奧迪尼在「先發影響力」這本書裡提到:銷售人員發現售賣二手車時,如果用 “used” 這個詞,容易讓人聯想到磨損、消耗便不容易賣出去;但如果用 “pre-owned” 就會讓人聯想到擁有、權力,銷量就可以顯著提升!

所以在產品路線圖中,不妨試試將你的方向變得更加形象化,例如我的收藏夾希望幫助用戶 “Dream, Plan, Compare”,就可以換成 “Library of Dreams, Handy tool to Plan, Easy overview of Comparison”。
有了這幾個比較形象的關鍵詞後,就可以在不同頁面裡重複提到你希望大家記住的詞,就很容易讓讀者產生聯想,且容易記住你想要強調的重點了。

可能以上分享還是有點抽象,我也還在學習中,如果以後有更多的體悟再回來補充囉 🐼

產品路線圖這件事情博大精深,上到產品策略,下到短中長期規劃細節,雖然不一定適用於小公司,但還是很推薦大家,當團隊比較穩定的時候,很推薦適當的練習使用產品路線圖,訓練一下說故事的能力。

以上,產品路線圖 part 2 結束!

--

--

CelineChou

🇹🇼 🇨🇳 🇸🇬 Expact / 💡 8+ years in Product / 🐈 🐾 Keep a 6-kilo cat